心慌,医学上称为“心悸”,是一种常见的症状,表现为心跳加快、沉重或不规则。对于老年人,尤其是既往有冠心病、高血压病史的患者,突发心慌可能是心脏健康出现问题的信号,需要引起高度重视。
86岁的胡奶奶患冠心病、高血压病多年,好在她一直按照医嘱规律服药,血压平稳,很少出现胸闷、心慌等情况。3天前的凌晨三点,独居的胡奶奶因为寒冷睡得不踏实而醒来,她伸手开灯却发现家里停电了,她一时有些着急,突然感觉心跳加速、胸口咚咚响,结果情绪激动之下出现心跳加快、胸闷、头昏等情况。好在电力得到恢复,她自测心率已高达150次/分钟。她服用日常使用的治疗心脏病药物一小时后,感觉心慌症状稍有所缓解,心率下降到了130次/分钟,但仍然高于正常范围。她怕打扰家人,一直坚持到7点才给儿子打了电话,儿子将他送到了武汉市东湖医院。接诊的心血管内科主任汪德坤为她进行了详细检查,显示心率77次/分、血压149/91mmHg,心率不齐,精神状态也很不好。之后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,她心肌缺血,频发房性早搏。好在经过治疗,目前已明显好转。
汪德坤指出,像胡奶奶这样患有冠心病、高血压的老年人,容易因焦虑、紧张或睡眠不足从而激活交感神经系统,导致心跳加快;血管弹性下降,斑块容易形成,冠状动脉狭窄,导致心肌供血不足。当心脏缺血时可能引发心律失常,同时长期高血压会增加心脏负担,导致左心室肥厚,心脏功能下降,也可能引发心律失常,表现为心慌、胸闷、气短等症状。如不及时干预,可能引发心律失常甚至心力衰竭,严重影响生活质量。
汪德坤建议,突发心慌可能是心脏健康出现问题的信号,需要引起高度重视。老年人,特别是患有冠心病、高血压的患者,要学会放松心情,避免焦虑和紧张,保证充足睡眠;规律服药,定期复查,控制血压、血脂和血糖水平;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饮食清淡,低盐低脂,多吃蔬菜水果,避免暴饮暴食;适量运动,如散步、太极拳,避免过度劳累;定期进行心电图、心脏超声等检查,及时发现潜在问题。一旦出现突发心慌,尤其是伴随胸痛、气短等症状,务必及时就医,以免延误治疗。
(通讯员:王思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