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季春暖花开,市民纷纷外出踏青赏花,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,不过,在尽情享受春日惬意时,中老年人可千万不能忽视一个潜藏在身边的健康隐患。看似再平常不过的一次跌倒,却极有可能引发严重的脆性骨折。武汉市东湖医院外科主任副主任姚文龙提醒:外出春游要当心,谨防脆性骨折。
93岁的徐婆婆在几个女儿的陪同下,满心欢喜地前往磨山樱花园赏花。可谁能料到,下车时仅仅因为没扶好,一个不小心便摔倒在地。虽然看起来摔得并不厉害,也没有明显外伤,女儿们不放心还是将她紧急送往武汉市东湖医院检查。检查结果显示她的左肱骨及腰椎多处骨折。无奈之下,这次满怀期待的赏花之行只能匆匆中断,徐婆婆也不得不开启漫长的住院治疗。什么是脆性骨折?为啥老年人这么脆弱,轻轻一摔就骨折?姚文龙进行了解释。
所谓脆性骨折就是身体或肢体在没有受到明显外力的情况下,或者只受到非常轻微的外力就发生骨折情况。一般指在人体站立高度下的活动过程中,如平地跌倒,或偶尔磕碰时发生的一种伤害,有些病人甚至在咳嗽后或者坐公交车颠簸后就可以发生腰椎的骨折。脆性骨折常发生于脊柱、髋部和腕部,最多见的就是老年人腰椎脆性骨折,或者股骨颈骨折。其中,髋部骨折的后果最为严重,一旦发生,患者很可能长期卧床,生活无法自理,还容易引发肺部感染、深静脉血栓等致命并发症,严重威胁生命健康。
脆性骨折又称作骨质疏松性骨折,主要是由于骨量的不断丢失,骨质量下降,骨小梁稀疏,从而引起骨的强度和脆型强度下降和脆性增加,所以在轻微的外力下就容易发生骨折。随着岁月的悄然流逝,人体骨密度就像逐渐干涸的溪流,每过一年,就下降一点。原本紧密有序的骨组织微观结构遭到破坏,坚固的骨骼渐渐变得脆弱不堪,恰似那久经风化的岩石,轻轻一碰就可能破碎。在这种状态下,哪怕是极其轻微的外力,比如一次不经意的跌倒、一阵剧烈的咳嗽,甚至只是乘坐交通工具时的轻微颠簸,都可能成为引发骨折的导火索。特别是髋部、脊柱和腕部这些承重关键部位,更容易受到骨质疏松的影响,成为骨折的“重灾区”。还有一些因疾病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,也会加速骨质流失,进一步削弱骨骼强度,让老年人的骨骼更加脆弱。
姚文龙指出,预防脆性骨折,需从日常的骨骼健康管理、生活环境安全优化以及出行规划等多方面着手。首先要积极的抗骨质疏松治疗,加强骨骼的强度,这样才可以避免骨折的发生。日常要注重营养均衡,多摄入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,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和锻炼;家中要做好防滑措施,保持地面干燥,清除障碍物;出行前做好充分准备,旅途中时刻注意安全。此外,65岁以上的老年人和绝经后的女性,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,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骨质疏松,从根本上降低脆性骨折的发生风险。
姚文龙强调,春季出游增多,是跌倒和脆性骨折的高发期,老年人务必提高警惕,增强自我保护意识。出行前要全面评估自己的身体状况,了解血压、血糖等指标是否稳定,同时别忘了带上治疗基础疾病的药物和急救用品,以备不时之需;出行时,行动不便的老人可选择乘坐观光巴士或者使用轮椅,既能轻松欣赏沿途风景,又不用担心行走劳累。
“如果不幸发生跌倒,千万不要慌张,要保持冷静。”姚文龙提醒,不要轻易强行移动伤者,以免造成二次伤害。如果伤者出现剧烈疼痛、肢体畸形或者无法活动的情况,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,详细告知医护人员伤者的情况和所在位置,等待专业人员前来救治。在等待过程中,可以安抚伤者情绪,让其尽量保持舒适的姿势。
(通讯员:姚文龙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