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分雨脚落声微,柳岸斜风带客归。
春分,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,标志着昼夜平分、阴阳均衡,自然界进入生机勃发的阶段。今天,武汉市东湖医院中医科主任陈红为您解读春分时节的中医养生之道:春分时节,人体应顺应天时,调和阴阳,疏肝健脾,注重养生防病,通过合理的养生方法,维持身体的健康与活力。
一、春分养生原则:平衡阴阳
1.阴阳调和:春分时节昼夜均等,中医强调“以平为期”。此时需避免过寒或过热,饮食、起居、运动等需注重平衡,防止肝阳过亢或脾胃虚寒。
2.疏肝理气:春季对应肝脏,肝气易郁结或亢盛。情绪上需保持平和,避免急躁、抑郁;可适当饮用玫瑰花茶、茉莉花茶,或按摩太冲穴(足背第一、二跖骨结合部前凹陷处)疏解肝郁。
3.健脾祛湿:春分后雨水增多,湿气渐重,易困脾。可多吃山药、薏米、芡实、茯苓等健脾利湿的食物,避免过食生冷、油腻。
二、饮食调养:宜甘少酸
1.多吃时令蔬菜:韭菜、荠菜、香椿、菠菜等春季蔬菜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,有助于升发阳气;豆芽、春笋等芽菜类可助肝气疏泄。
2.增甘少酸:中医认为“酸入肝,甘入脾”,春季肝气旺盛,多食酸味易克伐脾胃。建议多吃甘味食物(如红枣、蜂蜜、南瓜、小米)以补益脾胃。
3.慎食寒热:避免过量食用寒凉(如冷饮、海鲜)或燥热(如辣椒、羊肉)食物,以防阴阳失衡引发上火或腹泻。
三、起居运动:顺应自然
1.早睡早起,适度春捂:春分后昼夜温差大,需注意保暖下肢和腹部,避免受寒引发关节痛或腹泻。可遵循“下厚上薄”穿衣原则。
2.适量运动升阳气:晨起可练习八段锦、太极拳等舒缓运动,或散步、慢跑以助阳气升发。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,耗伤阳气。
3.多晒太阳补阳气:上午9-10点或下午3-4点,适当晒太阳(尤其是背部),有助于温通经络、增强免疫力。
四、情志调摄:畅达心胸
1.保持情绪平和:春季肝气易郁,可通过踏青、赏花、听音乐等方式舒缓情绪,避免生气或过度思虑。
2.穴位保健:按揉内关穴(手腕横纹上2寸)和膻中穴(两乳头连线中点),有助于宽胸理气、缓解焦虑。
五、防病要点
1.预防过敏:春分花粉、尘螨增多,过敏体质者需注意防护,外出戴口罩,饮食避免发物(如海鲜、芒果)。
2.谨防“春困”:湿气困脾易致疲倦,可午间小憩20分钟,或用陈皮、荷叶泡茶提神醒脾。
3.养护心肺:昼夜温差大易诱发心血管疾病,高血压患者需监测血压,避免情绪剧烈波动。
六、推荐食疗方
1.山药薏米粥:山药30g、薏米20g、粳米50g,煮粥食用,健脾祛湿。
枸杞菊花茶:枸杞10粒、菊花3朵,沸水冲泡,清肝明目。
2.荠菜豆腐汤:荠菜清热解毒,豆腐滋阴润燥,适合春季养肝清热。
春分养生重在“调和”,顺应自然规律,平衡身心状态,让我们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,以健康的生活方式,拥抱春天,迎接未来的每一天。
(通讯员:祝丽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