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园地

网站首页 > 健康园地> 健康宣教

我胖吗?——专家为你解读“肥胖”关键词

作者:发布时间:2025/3/21 15:57:41浏览量:436

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,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表示: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,普及健康生活方式。

减肥话题迅速登上各大平台热搜,引发国民关注:“我胖吗?我需要减重

武汉市东湖医院营养专家与内分泌专家共同发声,解读“肥胖”关键词。

一、什么是肥胖

许多人认为“肥胖”只是体重秤上的数字超标,但其实肥胖症是一种“慢性代谢性疾病”,与高血压、冠心病、脂肪肝、睡眠呼吸暂停、糖尿病、癌症等 200 余种疾病强相关,其危害远超外貌焦虑。它就像身体里堆积了过多的"湿棉花"(脂肪组织),不仅让身材臃肿,还会闷坏内脏器官。

医生诊断肥胖症通常用两个指标:  

1.BMI(体重指数):体重(kg)÷身高(m)的平方。  

   - BMI≥28:在中国属于肥胖症(不同人种标准略有差异)。  

2.腰围:男性≥90cm,女性≥85cm,提示“内脏脂肪超标”,危害更大。  

- 中国:2020年《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》显示,超重率34.3%,肥胖率16.4%,相当于每3人中就有1人超重,每6人中1人肥胖。  

- 全球:世界卫生组织(WHO)数据显示,自1975年以来,全球肥胖人数增长近3倍。2016年,19亿成年人超重,6.5亿人肥胖。  

- 儿童肥胖更是让人揪心:我国6-17岁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接近20%,相当于每5个孩子中就有1个“小胖墩”。  

三、肥胖症的危害:不只是“行动不便”

如果把身体比作一辆汽车,肥胖症就像给车加了超负荷的货物,让发动机(心脏)、油箱(肝脏)和排气管(代谢系统)都濒临崩溃。

1.代谢紊乱:内脏脂肪会分泌有害物质,引发胰岛素抵抗,最终导致糖尿病。  

2.心血管危机:脂肪压迫血管,血液像在"堵车的高速公路"上流动,容易引发高血压、冠心病。  

3.呼吸受阻:颈部脂肪堆积就像给脖子套上"救生圈",夜间可能引发睡眠呼吸暂停(打鼾时突然憋气)。  

4.心理负担:肥胖者常面临职场歧视、社交焦虑,抑郁症风险增加2-3倍。  

四、肥胖症的“七宗罪”:那些藏在脂肪里的并发症

1.糖尿病:肥胖者患2型糖尿病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4倍。  

2.脂肪肝:约90%的肥胖者有脂肪肝,严重时可进展为肝硬化。  

3.骨关节病:膝盖承受的体重每增加1kg,走路时膝盖压力增加3-4kg。  

4.多囊卵巢综合征:肥胖女性常伴月经紊乱、不孕,体毛增多。  

5.癌症风险:乳腺癌、结肠癌等13种癌症与肥胖显著相关。  

6.生殖功能下降:男性肥胖可能导致雄激素减少、性功能障碍。  

7.免疫力下降:肥胖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重症风险增加48%。  

五、对抗肥胖症:从“减重”到“减脂”  

肥胖症的本质是慢性代谢疾病,需要科学干预:  

- 轻度肥胖:调整饮食结构(如减少精制碳水、增加蛋白质),每天增加30分钟快走。  

- 中重度肥胖:在医生指导下采用药物治疗(如GLP-1受体激动剂)、代谢手术等。  

- 关键指标:腰围减少5cm,就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风险!  

(一)营养干预

1.控制总能量摄入和保持合理膳食。定时定量规律进餐做到重视早餐,不漏餐,建议在17:00~19:00进食晚餐,勿过晚进食晚餐后不宜再进食任何食物,但可以饮水。

2.进餐宜细嚼慢咽有利于减少总食量,减缓进餐速度,可以增加饱腹感,降低饥饿感。

3.适当改变进餐顺序按照“蔬菜一肉类一主食”的顺序进餐,有助于减少高能量食物的进食量。

(二)运动干预

1.设定减重目标:6个月内减少当前体重的5%10%,合理的减重速度为每月减24公斤

2.运动方式设定:有氧无氧运动

3.运动种类选择及持续时间:慢跑、跳绳、游泳、球类活动等有氧运动30分钟,每周坚持3 - 5次;举重、深蹲、平板支撑等无氧运动随时练习分钟

4.日常生活锻炼:爬楼梯代替坐电梯,步行或骑自行车代替开车避免久坐不动

保证睡眠:熬夜会打乱身体生物钟,影响激素分泌,阻碍代谢。每天保证7-8小时高质量睡眠,身体代谢才能稳定高效。

(四)药物干预:若出现中重度肥胖在医生指导下采用药物治疗(如GLP-1受体激动剂)、代谢手术等。  

 

肥胖不是懒惰的标签,而是需要医学干预的疾病。科学减重,是对身体最好的投资。更多关于肥胖的健康知识,欢迎来院或致电咨询

营养科:87511262

内分泌科:87512111

 

(通讯员:伍芳、赵婷婷)


上一篇: 高原反应导致胸闷、头晕,不妨试试这个办法
下一篇: 花粉过敏高发季,远离呼吸道的“春天烦恼”
人才招聘
扫一扫

扫一扫
武汉市东湖医院

服务热线
027-87511483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