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园地

网站首页 > 健康园地> 国医康复

中医课堂:中医眼中的老年病

作者:发布时间:2025/1/15 11:30:12浏览量:2502

随着年龄的增长,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,各种老年病也接踵而至。

中医在老年病的防治领域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,通过中医的整体调理、辨证论治以及养生保健方法,可以有效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,延缓衰老,让老年人安享健康幸福的晚年。

今天,武汉市东湖医院中医师朱亚欣从中医视角,带您了解老年病的特点与防治。

一、老年病的特点与中医认知

老年病往往具有病程长、病因复杂、多脏腑功能受损等特点。

在中医看来,老年人的身体就像一台运转多年的机器,气血渐亏、脏腑虚弱,尤其是肾、脾、肝等脏腑的虚损较为常见。

肾为先天之本,主藏精纳气,随着年龄增加,肾精亏虚,会出现腰膝酸软、头晕耳鸣、记忆力减退等症状。

脾为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,脾胃虚弱则运化无力,易导致食欲不振、腹胀便溏、四肢乏力等。

肝主疏泄,肝血不足或肝气郁结,会引发情志不畅、胁肋胀痛、失眠等问题。

同时,老年人体内还容易产生瘀血、痰湿等病理产物,进一步加重病情并使疾病复杂难治。

二、常见老年病的中医防治

1.高血压(眩晕)

中医认为高血压多与肝肾阴虚、肝阳上亢或痰湿内阻等因素有关。

肝肾阴虚型症见头晕目眩、耳鸣健忘、腰膝酸软、口干咽燥等,治疗常采用滋补肝肾、平肝潜阳之法,方剂如天麻钩藤饮加减,常用药物有天麻、钩藤、石决明、杜仲、牛膝、桑寄生等。

痰湿内阻型表现为头晕头重、胸闷恶心、食少多寐等,治以化痰祛湿、健脾和胃,可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,药物有半夏、白术、天麻、茯苓、橘红等。

在日常生活中,老年人可通过饮食调理,如多吃芹菜、菊花、决明子等具有平肝降压作用的食物,保持心情舒畅,避免情绪过激,适度运动,如太极拳、八段锦等。

2.糖尿病(消渴)

中医称糖尿病为“消渴病”,主要以阴虚燥热为基本病机,分为上消(肺热津伤)、中消(胃热炽盛)、下消(肾阴亏虚或阴阳两虚)。

上消症状以口渴多饮为主,治宜清热润肺、生津止渴,可选用消渴方,药物如天花粉、葛根、麦冬、生地等。

中消以多食易饥为主,治疗以清胃泻火、养阴增液为法,玉女煎加减,有石膏、知母、黄连、生地、麦冬等药物。

下消若为肾阴亏虚,表现为尿频量多、混浊如脂膏、或尿甜,治以滋阴补肾、润燥止渴,六味地黄丸为基础方;若为阴阳两虚,症见小便频数、混浊如膏、甚至饮一溲一、面容憔悴、耳轮干枯等,治疗需温阳滋阴、补肾固涩,金匮肾气丸加减,药用附子、肉桂、熟地、山药、山茱萸、茯苓等。

患者饮食上要控制主食量,避免高糖、高脂肪食物,适当增加粗粮摄入,如玉米、燕麦等,并注意监测血糖。

3.关节疾病(痹证)

老年关节疾病多属中医“痹证”范畴,因肝肾不足,风寒湿邪侵袭关节,导致气血痹阻不通。症状常见关节疼痛、肿胀、屈伸不利,遇寒加重等。

治疗以补益肝肾、祛风除湿、通络止痛为原则。独活寄生汤是常用方剂,包含独活、桑寄生、杜仲、牛膝、细辛、秦艽、茯苓、肉桂心、防风、川芎、人参、甘草、当归、芍药、干地黄等药物。外治法如中药热敷、艾灸、推拿按摩等也有很好的疗效。

老年人应注意关节保暖,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站立、行走,可进行一些适度的关节功能锻炼,如膝关节的屈伸运动等。

三、中医养生与老年病康复

中医养生对于老年病的预防和康复至关重要。

饮食方面遵循“五谷为养、五果为助、五畜为益、五菜为充”的原则,合理搭配食物,保证营养均衡,避免过食辛辣、油腻、生冷食物。

起居方面:要顺应四时变化,早睡早起,保证充足睡眠。

运动方面:适当的运动锻炼有助于气血流通,增强体质,如散步、慢跑、气功、太极拳等,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,避免运动损伤。

情志调养老年人应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,避免长期焦虑、抑郁等不良情绪,可通过参加社交活动、书法绘画、养花种草等方式怡情养性。

此外,中医传统的保健方法如艾灸足三里、关元、气海等穴位,可起到温阳补气、增强免疫力的作用;按摩涌泉穴可滋阴补肾、引火归元。

通讯员:朱亚欣


上一篇: 从害怕到主动治疗,康复治疗打开老人“心结”
下一篇: 女子背痛以为颈椎病发,就医方知是胃肠疾病作祟
人才招聘
扫一扫

扫一扫
武汉市东湖医院

服务热线
027-87511483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