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雨众卉新,一雷惊蛰始。
惊蛰,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,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。此时,大地回暖,春雷乍动,蛰伏于地下的万物纷纷苏醒。
惊蛰,也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养生信号。在这充满生机与变化的时节,武汉市东湖医院中医科主任陈红,为您解读惊蛰时节的中医养生之道。助您顺应天时,开启健康一年。
而从中医角度来看,惊蛰时节,人体阳气顺应自然,向上向外疏发。肝脏在五行中属木,与春季相应,此时肝气最为旺盛。若能抓住这个时机调养肝脏,可使气血顺畅,精力充沛。但需注意,肝气过旺也可能影响脾胃功能,因此要注重疏肝理气与健脾和胃的平衡。
饮食要清淡:建议多吃清淡、富含维生素的食物,如春笋、菠菜、芹菜等。春笋味甘性寒,具有滋阴凉血、清热化痰、解渴除烦等功效,正适合惊蛰时节食用,帮助人体清除冬季积聚的内热。菠菜则养血滋阴,对肝气不舒引起的情绪波动有调节作用。同时,可适当食用一些辛温发散的食物,如生姜、葱、蒜等,以助阳气升发,但不宜过量,以免上火。
“春捂”不能忘:惊蛰后,天气乍暖还寒,早晚温差较大,“春捂”仍是关键。人体的阳气在冬季多潜藏于体内,春天阳气虽已升发,但尚未完全充实,过早减少衣物易使寒邪乘虚而入,引发疾病。因此,不要急于脱掉冬衣,尤其是年老体弱者和儿童,要根据气温变化适时增减衣物。
运动需和缓:运动也是惊蛰养生的重要环节,建议选择节奏和缓的运动,如太极拳、八段锦、散步等。这些运动能促进气血流通,增强身体的抵抗力,同时避免过度劳累,使阳气在体内有序生发。在户外进行运动,还能呼吸新鲜空气,感受大自然的生机,达到身心愉悦的效果。
心情保舒畅:情志调节同样不容忽视。“肝主疏泄,调畅情志”,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肝气的疏泄。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季节里,不妨多与家人朋友相聚,参加户外活动,放松心情,避免焦虑、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干扰。
让我们在这个春天,从饮食、起居、运动到情志,全方位呵护自己的健康。为一整年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,开启元气满满的新征程。
(通讯员:徐颖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