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园地

网站首页 > 健康园地> 国医康复

中医课堂:小满养生宜“清心泻火,防热除湿”

作者:发布时间:2025/5/20 16:36:15浏览量:449

小满,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。此时节,麦粒渐满,雨水充沛,天地阳气旺盛,人体生理也达到最旺盛的状态。但闷热潮湿,易滋生病菌;雨后气温下降,易导致感冒;人体脾胃消化功能减弱,易出现食欲不振、腹胀腹泻等;还会出现精神萎靡、嗜睡、身体乏力等情况;再加上内外热交加,人体很容易出现便秘、口腔溃疡、咽痛等上火症状。

武汉市东湖医院中医科主任陈红提醒您:小满节气养生宜“清心泻火,防热除湿”。

1.饮食调节:清淡祛湿,苦味养心

在饮食上,应遵循“清淡、易消化”的原则,多食用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食物。

薏米堪称“祛湿能手”,无论是煮粥还是煲汤,都能有效促进体内湿气排出;赤小豆能利水消肿,与薏米搭配熬煮成赤小豆薏米粥,祛湿效果更佳。冬瓜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,且含水量高,有清热利水、消痰的功效,无论是清炒还是炖汤,都是小满时节餐桌上的佳品。

适当食用苦味食物也是小满养生的关键。苦味入心,具有清热泻火、养心安神的作用。苦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苦瓜甙,能清热解暑、明目解毒;苦菊富含胡萝卜素、维生素等营养成分,可凉拌食用,口感清爽,能有效缓解体内燥热。不过,苦味食物多属寒凉,脾胃虚寒者不宜过量食用。

2.起居有常:顺应天时,劳逸结合

小满时节,昼长夜短,应顺应自然变化调整作息。建议早睡早起,保证充足睡眠,以养阳气。中午可适当小憩,时间控制在30分钟至1小时,有助于消除疲劳,恢复体力。此外,小满后天气闷热潮湿,衣物要勤洗勤换,保持身体干爽;室内要注意通风换气,避免湿气积聚。

运动方面,宜选择较为温和的方式,如散步、太极拳、八段锦等。运动强度不宜过大,避免大汗淋漓,损伤阳气和津液。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,但不宜贪凉饮冷,可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。

3.小满节气,关注特殊人群

老人和儿童体质相对较弱,在小满时节更需细心呵护。老人多有脾胃虚弱的问题,可适当食用山药、芡实等健脾益胃的食物;儿童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,饮食要注重营养均衡、易于消化,避免食用生冷、油腻、辛辣的食物。

对于患有慢性疾病,如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关节炎的人群,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,按时服药,定期复查。小满时节,湿热之邪易侵犯关节,关节炎患者要注意关节保暖,避免受寒受潮;高血压患者要保持情绪稳定,避免因天气炎热而烦躁焦虑,导致血压波动。

4.中医特色疗法,助力小满养生

中医特色疗法在小满养生中发挥着独特作用。

艾灸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,选取足三里、阴陵泉、中脘等穴位进行艾灸,可温阳健脾、祛湿散寒,增强机体免疫力。足三里是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,艾灸此穴能调节胃肠功能;阴陵泉为脾经合穴,可健脾利湿;中脘穴位于上腹部,能和胃健脾、降逆利水。

拔罐也是祛湿的常用方法。通过在背部、腹部等部位拔罐,可使局部皮肤充血,促进气血运行,排出体内湿气。但拔罐后要注意保暖,避免吹风受凉,且同一部位不宜频繁拔罐。

按摩穴位也能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。每天按摩内关穴、合谷穴、曲池穴等,可调节身体机能。内关穴能宁心安神、理气止痛;合谷穴可疏风解表、清热止痛;曲池穴有清热解表、调和气血的功效。

 

在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小满节气,让我们遵循中医养生理念,从饮食、起居、运动等方面入手,结合中医特色疗法,顺应天时,调养身心,以健康的体魄迎接炎炎夏日的到来。

想了解更多中医养生知识,可致电武汉市东湖医院中医科咨询。

咨询电话:87511115

(通讯员:王越)


上一篇: 中医课堂:改善老年失眠,中医有妙招
下一篇: 中医课堂:揭开端午习俗里的养生奥秘
人才招聘
扫一扫

扫一扫
武汉市东湖医院

服务热线
027-87511483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