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梅汤有生津止渴、清热解暑、降脂减肥的功效,不少人将其作为日常保健茶饮,尤其是入夏之后更加火爆,网上还有不少网友晒出自己的配方。但是药三分毒,虽是经典名方,也并非人人适用。医生提醒,个人体质有差异,服用中药代茶饮应遵医嘱,不要盲目跟风。
30岁的王女士平时很喜欢喝各种花果茶,夏季经常会自制一些解暑的花果茶来喝。一周前,她在网上刷到介绍乌梅汤的视频,不仅消暑还能降脂减肥,于是买了一些乌梅、山楂、荷叶等煮水来喝。连续喝了几天之后,王女士陆续出现了胃疼、反酸、腹泻等情况,而且情况越来越严重,29日当她到武汉市东湖医院中医科就诊时才得知,由于乌梅汤不适合她脾胃虚寒的体质,所以出现胃肠道反应。
中医科副主任医师丁艳霄指出,乌梅汤来源于经典名方乌梅饮,主要原料有乌梅、山楂、荷叶、甘草、陈皮、薄荷等,基本都是药食同源的中药,适合夏季出汗多、口干、胃口不好的人饮用;而且除有生津止渴、祛湿除烦功效外,其他中药成分还有降脂的作用,适合部分高血脂和肥胖人群饮用。但乌梅汤的主要成分乌梅和山楂药性偏酸,有收敛作用,所以对胃酸过多、有表邪和实热积滞者不宜。
丁艳霄强调,中医讲究辨证论治,一人一方,医生会根据诊断评估结果对处方进行调配,做到因人、因时、因地制宜。乌梅汤虽有一定保健作用,但既然是药,就有其偏性,对不同体质的人会起到不同的效果,在饮用时,还需注意个人体质的差异,否则可能适得其反。
丁艳霄提醒,每一味药材都有其特有功效,服用时也有讲究,中药代茶饮可以调理身体,但其效果是有限的,不要去放大它的作用,更不能去盲目跟风。胃溃疡、糖尿病患者及高血压、心脏病、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。脾胃虚寒、胃酸多、实邪重、感冒咳嗽时不宜饮用。